【史志动态】突出五大职能 发挥三大功用——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取得较好成绩2023年度,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履行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三大功能,在队伍建设、硬件配置、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为推动川渝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内江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申硕建大”重点工作及内江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科学研究。2023年度,中心紧抓“研究”这个重点,科研工作全面推进,在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资政服务、书籍编纂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主持立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峨眉武术历史文化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甜城”蔗糖业发展历程与“甜文化”开发利用》)、市厅级项目4项(沱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近代沱江流域蔗糖业与糖文化研究》;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历代蜀郡太守汇考》;内江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内江糖业历史文化资源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内江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内江工业文化研究》)。发表CSSCI期刊论文1篇、高校学报论文2篇,撰写资政报告3篇。中心与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共同完成资政专报《内江糖业历史回顾及启示》并上报内江市委,1月14日获内江市委书记邹自景肯定性批示,其中建设中国糖业博物馆、成立甜文化研究会、塑造甜城IP、设计内江城市LOGO等建议被采纳,相关项目已落实或落地;参与调研并撰写《关于我省川剧保护传承的调研报告》,12月20日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肯定性批示;11月,主持完成《关于我省峨眉武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并上报省委宣传部。《巴蜀方志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编纂进展顺利。其中,“巴蜀特色地情文化丛书”已出版1部(《犍为邵氏安乐窝记》2023年11月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另有2部进入出版程序(《隆昌石牌坊全解》正在出版社排版,《峨眉武术志》完成80万字初稿并签订出版协议);“巴蜀方志文化研究基本史料丛书”完成《历代蜀郡太守汇考》初稿,《历代成都尹汇考》《历代成都知府汇考》《历代益州刺史汇考》《历代剑南三川节度使汇考》《历代巴郡太守汇考》完成框架设计;“巴蜀方志理论研究丛书”正联系相关专家积极推动编纂。
注重人才培养。中心主持的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顺利结题。通过项目实施,构建了“中心—团队—分馆—基地—课程”五位一体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历史学创新人才模式,依托项目编纂出版教材、著作、论文等成果,对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发展起到一定示范作用。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地情文化育人实践。与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合作,共建“地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中小学乡土历史文化教材编研实践基地”“中小学乡土历史文化教材编研实践创新团队”,开启历史学专业校地合作与产教融合新篇章。校内校外双导师带领历史学专业师范生编纂内江中小学乡土教材《我们的家乡——甜城内江》,大学生通过教材编纂实践,了解基础教育状况与发展趋势,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推动大中小学地情文化育人一体化开展。地情文化育人有力支撑历史学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心主任兼任内江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负责人,在2023年度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带领历史学专业教师不断完善“地方志与巴蜀文化”“近代甜城蔗糖业与糖文化”等大学生地情教育课程体系。“地情文化育人”作为内江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特色亮点获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联合认证现场考察专家组高度认可,支撑认证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强化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动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3月28日,参加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八届四次理事会;8月3日,参加《巴蜀历代通志集成》新书首发仪式暨巴蜀方志学研讨会并作“对《巴蜀历代通志集成》的评价及方志学发展的思考”主旨发言;12月15日,参加内江市推动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并提交参会论文;12月16日,参加四川省历史学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选举大会。
服务社会发展。开展公益宣讲。中心主任作为中共内江市委宣讲团成员、内江“理响甜城”宣讲队队员,9月27日赴资中县公平镇宣讲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11月29日受邀做客具有影响力的四川科普品牌活动——大千讲坛,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内江糖业历史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为题作第126期公益讲座。服务美乡优城。中心主任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接受封面新闻专访,就内江农村面貌改善如何留住乡愁建言献策,提出建立地方文化保护制度、实施乡村文脉保护行动、打造乡村文脉传承载体(编纂村史村志、建设村史馆、家风家训家谱馆)等建议。
强化队伍建设。2023年度引进专职研究人员1人(韩籍,中国社科院博士),特聘校外兼职研究人员2人。2023年底中心有专职科研人员2人,校内兼职科研人员11人,校外兼职科研人员8人。通过整合川渝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史志人才资源,中心已基本建成一支职称、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备成长性的科研创新团队。2023年度,中心主任荣获“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库青年专家”、“内江师范学院第二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成功推荐申报四川省第十五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名、申报“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