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丨“转作风优化营商环境 抓项目增强发展动力”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白银专场为集中反映甘肃省各地各部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举措,展现以实际行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生动场景,省政府新闻办策划举行“转作风优化营商环境 抓项目增强发展动力”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2月1日上午为系列发布会第十七场——白银专场。白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永宏介绍白银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增强发展动能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白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周春材、白银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史文娟,白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郝尊钢。
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白银市“转作风优化营商环境 抓项目增强发展动力”主题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白银市委、市政府,向一直以来关注支持白银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媒体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意识,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有力有序削减权力事项、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办事流程、完善监督方式、提高服务质效,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政策措施迭代升级。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着力在坚持公平竞争、遵循市场规律、激发创新活力、加强法治保障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上下功夫,先后出台了《白银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白银市优化营商环境升级行动工作方案》《白银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实施方案》(即1.0、2.0、3.0版政策),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通过转作风、优环境,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着力促进“四强”行动落地见效。《白银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重点任务清单》提出的20个方面72项具体攻坚任务,已全部完成阶段性工作。
二是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及时细化出台稳住经济57条、全面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生产生活秩序30条及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政策措施,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加快复工复产,以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全面落实各项税费政策,推进“枫桥式”税务机关建设,累计办理留抵退税27亿元,符合退税企业退税率100%。将每年6月14日设为“白银企业家日”,推行企业“白名单”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计划,全周期全天候为企业服务,打造从“政策推送”到“在线办理”再到“不来即享”的服务闭环。
三是优化考评纵深推进。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考评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出台《白银市“优化营商环境流动红旗”评比办法》,每季度颁发一次“白银市优化营商环境流动红旗”,主动开展营商环境社会满意度测评,推动攻坚突破年各项工作走深走实。2023年,对照2022年甘肃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制定《白银市营商环境评价问题整改方案》,纳入整改范围的66个问题已全部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项目前期辅导。在工改系统中嵌入前期辅导功能,汇聚各环节常见问题答疑,精准识别涉审事项部门,生成“项目审批服务一张图”,为项目单位提供精准前期辅导,帮助项目单位做项目审批的“明白人”。
二是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1+16”政策制度体系,通过持续优环节、压时限、减材料,实现“一张表单”标准化规范化审批,确保清单之外无事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1个工作日。
三是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依托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系统,建成“标准地超市”模块,累计出让16宗“标准地”,着力构建新型用地模式,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截至目前,白银市累计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审批项目3881个,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4934件,1257个项目运用了区域评估成果,378个项目开展了联合验收,告知承诺制项目2870个,在线个。
一是着力构建诚信长效机制。大力宣传贯彻《甘肃省社会信用条例》,加强政务诚信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16571户失信经营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起到“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威力。在全国261个地级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考核中,第一次进入全国前100名行列。
二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着力构建“甘肃省一张网”,加快全流程电子化建设步伐,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利企便民、高效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自2023年5月1日起在甘肃省率先取消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每年可为投标企业解除资金占用1亿元以上,以“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先行先试开展协同综合监管模式,建成公共资源交易阳光在线监管平台,推动交易见证服务“双向联通、一键归档”。
三是持续推进法治护航保障。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出台《白银市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编制不予处罚事项清单233项,从轻处罚事项清单526项,减轻处罚事项清单408项,办理柔性执法案件2850件,“两轻一免”清单制度初见成效。市中院、白银高新区联合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基地,组织开展“万所联万会”“法治服务管家”和行政复议进企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活动,成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实务培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司法服务保障,推进平安白银、法治白银建设,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累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700余次,解决企业经营法律难题900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市场化作为鲜明主线,把法治化作为基础保障,扎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大力提振发展信心,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白银的关注支持,真诚希望大家多到白银走一走、看一看,也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最后,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白银市委、市政府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记者:2023年,白银市集中开工了一批重点项目,请介绍一下在保障项目落地,抓投资促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感谢您对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2023年,白银市牢固树立“项目为基、实干为先”的理念,积极谋项目、抓前期、促进度、增投资,以项目落地“大提速”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白银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连续34个月两位数增长。
一是在谋划上下功夫。抢抓战略机遇,围绕“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双碳”战略等国家既有利好政策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支持投向领域,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思路,立足市情实际,本着“干着今年、想着明年、备着后年”的工作思路,坚持在政策中找项目、在资源中找项目、在招商中找项目,持续谋划项目、包装项目、运作项目。动态储备“十四五”及今后时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21个、总投资3377亿元;储备谋划增发国债项目311个,总投资256亿元。同时,抢抓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集中优势资源,在产业链延伸和美乡村、特色农业等领域谋划拟推介民间资本投资项目118个,总投资1154.13亿元,其中15个项目已纳入省级平台对外发布推介。
二是在推进上提速度。紧盯重点项目实施,全面落实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制度,建立了“项目建设流动红旗”评价、“红黄蓝”三色预警、重点项目月监测调度等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扩量。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三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0个,15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8.7亿元,投资完成率103.9%;155个市列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6.3亿元,投资完成率101.8%。
三是在服务上出实招。牢固树立项目建设白银市“一盘棋”思想,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认真落实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不断优化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帮办代办等审批服务,实现备案类项目“秒批秒办”、新开工备案项目“一张图”审批。切实发挥市级各类协调机制作用,加强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重点保障项目用地、用能、环评、融资等要素,以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筑巢引凤”,着力推进招商签约项目快落地、早开工。2023年以来,白银市通过省投资项目在线亿元。
四是在管理上见成效。组织编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强化投资项目政策法规学习运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的若干措施,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靠实各县区、有关部门属地和日常监管责任,通过在线监测、现场核查等方式,加强对项目开工、建设进度、规模内容、竣工验收等事项监督管理,实现项目从立项-实施-竣工的“闭环”管理。
记者:我们注意到白银将每年6月14日设为“白银企业家日”,是甘肃省首个设立“企业家日”的市州,请问白银市在营造良好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白银因矿设企、因企建市,企业是白银发展最宝贵的财富。1960年6月14日,白银市第一家现代工业企业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建成投产,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从此拉开了白银市现代化建设的序幕。因此,自2023年起,我们将每年6月14日设为“白银企业家日”,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2023年,我们举办首个“白银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同时,我们还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以“包抓联”为抓手,以“六必访”为重点,加强优质企业培育,纾解急难愁盼问题,以良好营商环境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增添动力。
一是加强地企协作联动,营造尊商重企氛围。出台《地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地企主要领导互动沟通机制、分管领域协调会商机制、部门常态化推动落实机制、地企协调联络员机制,开展多层次的党建、工会、体育、群团组织等地企共建活动,支持企业干部到市直部门挂职交流,实现全方位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做到政企沟通“零距离”、政策落实“零障碍”、解决问题“零停滞”。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选树表彰36户强工业先进企业、26名优秀企业家。地企携手、共同谋划白银集团20万吨高导新材料、银光集团光气化工循环产业链、靖煤能源公司清洁高效气化气、银高储能8GWH磷酸铁锂电池等重点项目,为白银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2023年,白银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9.2%,高于甘肃省平均增速。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力助企纾困解难题。认真落实“六必访”包抓联工作机制,建立“走访交流-收集问题-转办督办-回访回复”的闭环管理体系,切实做到企业出题、政府解题,协调解决企业融资担保、要素保障、招工用工等困难问题361项。主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企业融通发展,组织3次产供销对接活动,编印了《白银市工业企业产品供需目录》,发布164户企业356个主要产品、规格参数、联系信息等,促成供销合同约4亿元。“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全力化解工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点问题,比如:按照“尊重历史、便民利企、分类施策、解决问题”的原则,出台《白银市解决工业企业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有效破解相关手续互为前置的问题,指导企业整改了规划、消防、安全等隐患,解决了一批工业企业历史遗留的不动产登记问题,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沉睡资源”活起来、动起来。
三是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助推产业转型发展。出台《推进有色冶金产业向高端延伸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7个专项突破方案,深入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争取到省级工业专项资金4830万元,同比增长123.09%,组织“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白银市政银企融资对接会、直购电交易政策宣讲等各类活动,编印了惠企政策汇编,帮助企业落实相关政策,21户企业入围“强工业”省级白名单,58户先进制造业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推动15家金融机构与295家企业签订银企合作意向协议,意向资金138亿元,以“真金白银”惠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2023年,新培育认定117户创新型中小企业,22户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设计产品,1户国家绿色工厂、2户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瑞铝业29.2万吨电解铝全面达产,白银集团白银炉技术创新项目投运,白银市铜产能达到40万吨,有色金属产能历史性突破百万吨。2023年,规上工业增速达到7.2%。
记者:准入环节是经营主体创新创业的第一道关口,请问白银市在放宽市场准入和加强后续服务上主要有哪些做法,又有哪些成效?
谢谢您的关注,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白银市作为全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围绕社会关切的市场准入环节,持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创新凝练了白银企业开办“六办”模式,全力打造白银市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一是统筹联动“协同办”。建立了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公积金、银行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商事登记改革落地。
二是互联互通“一网办”。依托甘肃省平台再造涉企开办各业务流程,企业办照、印章刻制、税务发票申领、参保登记、银行预约开户、公积金缴存登记等六项业务“一表采集”,信息传输共享、一网互联互通,“合网、减材料、少跑路”为开办企业带来真切便利化。
三是线下整合“一窗办”。白银市整合涉企开办的6家部门窗口统一进驻各级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服务专区,线上线下联动、一网一窗通办、部门并行办理,挂牌白银市质量基础设施园区“一站式”服务窗口,大幅度缩短了企业从筹备开办到入市的时间。
四是优化方式 “无纸办”。强化线上智能引导和线下人工咨询融合,引导推广“零见面、零纸张、零费用、零跑腿”的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今年白银市新登记经营主体全程电子化办照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五是压减时限“提速办”。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持续压减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6个主项82个子项的行政审批时限,精简原151项证明事项为24项,推行“独任登记制”,2023年1-12月,白银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8777户,同比增长14.16%;截至2023年12月底,白银市经营主体累计153778户,同比增长5.60%。
六是优化服务“帮助办”。组建免费帮办团队,建立“2+N”帮办代办机制。政银企合作推出免费刻制公章服务,企业开办“零费用”。对重大项目、产业聚集区,靠前服务,送照到家;对招商引资、应急保障等行政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从快办理;开通邮政免费快递服务,让企业切实感受到“白银速度”。
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围绕加强经营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白银市持续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一是强化部门联合抽查。白银市着力推进多部门参与的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对抽查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2023年,白银市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759批次、6540户次,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占比达到54.14%,减少检查1512户次;
二是突出信用风险监管。根据经营主体信用风险高低进行差别化监管,对风险较高的经营主体加大监管频次,对风险较低的“无事不扰”;
三是创新开展综合监管。为有效破解政府部门监管责任不明确、协同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以及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问题,白银市在白银区率先试点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对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整合,推动市场监管从“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建立“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规则,出台了甘肃省首个经营主体合规经营指南、信用建设合规指南以及执法监管工作规程,梳理形成74个行业主体库,形成299个合规事项576个高频违法违规风险点,针对群众关注热点、行业治理难点、部门监管盲点,形成“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检查事项清单,靶向整治行业乱象。通过“一业一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精准施策”。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的充分肯定。
今年,白银市将在白银市范围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新模式,切实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营造和谐融洽的“政商”关系,为白银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来源:白银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4小时内回复。】